他是一位建筑结构的专家、大学教授,爱岗敬业、治学严谨、潜心钻研,致力于建筑结构设计创新研究与实践,秉承“深入探究、迎难而上、精益求精”的信念,成就建筑伟业。
他是一位企业家,也是一位“医生”,带领团队为“病害”建筑“把脉问诊”“开方救治”;使“病害”建筑保持在安全、美观、环保、耐久的宜居状态,将武理加固检测公司打造成全球领先的既有建筑健康管理服务商。
符晶华 ,男,江西抚州临川人,1974年生,中国共产党党员,博士,一级注册结构师,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教授级高工。工作20年来一直专注于结构检测与鉴定、结构设计与结构加固等工作。现兼任湖北省建设工程检测专委会委员、湖北省结构加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湖北省工程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专家,湖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技术专家,武汉市政府采购专家库成员,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检测鉴定加固改造分会常务委员。
在符教授的眼里,建筑犹如生命体,具有诞生、成长、衰老和消逝的生命周期。在全生命周期中,建筑亦如人类般会面临种种困扰,需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他强调,建筑的寿命既取决于建设品质,也受保养与维护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是否定期进行“体检”,以及在发现“病症”时能否及时“治疗”。符教授表示:“欧洲对旧建筑的‘体检’、‘保健’和‘治疗(修缮)’高度重视,因此欧洲古城的风貌得以保留,百年建筑屡见不鲜,甚至千年建筑也并不罕见。”
然而,我国是全球新建建筑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拆除速度最快的国家。建筑的平均使用寿命仅不到30年,百年老宅更是罕见。他认为,我们除了致力于实现建筑师的理想,更应关注保护和发展已经承载历史与梦想的载体——既有建筑。为“患病”的建筑“把脉”、“问诊”,让既承载当今历史文明又富有时代气息的建筑得以“延年益寿”,使其保持在安全、美观、环保、耐久的宜居状态。这也是“建筑医生”——结构工程师的职责和使命。
歪楼纠偏就是给患病的建筑“动手术”,对此,符教授印象最深的是给位于武汉市台北一路的武汉农业局畜牧楼纠偏。这栋楼建成于1980年,5层砖混结构、局部5层框架结构,框架部分是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桩基础,基础下20米土体为淤泥质土,地基非常软弱,房屋最大倾斜率高达21.7‰。
如何给这栋“病楼”治病?通过一番“问诊把脉”,符教授带领的团队开出了“药方”——采用类似中医针灸的“打通经络”的手法,用时3个半月,成功地完成了该建筑物特殊土质地基状态下的纠偏工作,避免了房屋的安全事故,节约了2000多万元拆迁补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们将其中较为重要的治疗方案展示:
▲民房纠倾工作组图
纠倾设计方案
1、基底掏土迫降纠倾法;
2、纠偏施工前,先将两部分结构(砖混结构+整板基础部分和框架结构+桩基础部分)脱开。
基础加固设计
1、基础加固采用‚133x5.0钢管纤维桩控制沉降,桩端持力层为(5)粉细砂层,桩尖进入持力层500mm以上,有效桩长约19~21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50kN。
2、采用锚杆静压桩方法沉桩,以有效桩长和压桩力双控,最大压桩力不得小于330kN。
3、共布置钢管纤维桩100根。
上部结构加固设计
1、新增钢柱;
2、包钢加固梁、柱等。
纠倾、加固施工
1、采用自有专利技术高压射水法结合洛阳铲取土法纠偏;
2、施工过程中对建筑实时沉降观测、倾斜观测、上部结构裂缝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
纠倾效果
经过符教授对房屋进行纠倾处理,其最大倾斜率从21.7‰降至2‰,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这一成果不仅为我国建筑行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还展示了符教授率领的武理加固检测在工程技术领域的雄厚实力。纠倾过程中,施工团队严格遵循相关规范,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和工程技术,确保了房屋结构的安全与稳定。符教授表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们充分考虑了房屋的原始结构和周围环境,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最佳的纠倾方案。
此项纠倾工程的圆满完成,对于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这标志着我国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取得了大的突破,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有力借鉴。另一方面,这也为我国既有建筑健康管理服务带来了积极影响,有助于提高房屋质量和居住舒适度,进一步增强消费者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
同时,纠倾工程的顺利实施还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民生工程的高度重视。通过加大对建筑行业的投入,提高房屋建设质量,我国政府为广大民众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切实改善了民生福祉。
最后,符教授坦言,未来,他将继续秉持深入探究、迎难而上、精益求精的信念,带领武理加固检测不断提升和优化既有建筑健康管理服务质量,为广大民众营造更加美好的居住环境,将武理加固检测打造成全球领先的既有建筑健康管理服务商。